军营最后一日

9月1日 0320,我醒来看了一眼时间,昨天晚上给我们的通知是 0430 老兵开饭,虽然我定了闹钟,但我再也睡不着了。楼道里很安静,因此时间还不是那么紧张,躺一会等有动静我再起来,我想。 0420 我穿上短袖夏常服,我尽力不发出声响影响同寝室人睡觉,但摸黑做事这是免不了的。我收拾最后的物品,装上背包了。豪哥还在床上睡着正香,我们把他叫醒了。0440 我们前往食堂,食堂的灯光已经亮着了,满满一大盆水饺。这是最后一顿了呀,我的同年兵衣着夏常服陆续过来了,大家手上拿着手机不紧不慢的边吃边看,毕竟紧张繁忙的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我随意吃了几只水饺后就离开了。 Continue reading

我与《参考消息》的故事

我是一名来自杭州的95后。第一次接触《参考消息》还是在小学。那时,父亲每天早上都会购买一份《参考消息》。这份报纸朴素的排版简洁,远比不上报刊亭里其他彩印的报刊,我随手从我父亲那里将它拿来,很快就被这份报纸的丰富多样而有趣的内容所吸引,成为了我日后天天“随手”从我父亲拿来阅读的期刊。 Continue reading

密码学的未来

本篇是 The Code Book (Teenage Version) by Simon Singh 的第六章节翻译。

数字信息的交换已经成为了我们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一天,数千万封电子邮件被发送,因特网的存在为数字市场和繁荣的电子商务提供了基础。资金在网络空间流动,据估计,每一天世界上有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都是通过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s, SWIFT)网络流转的。支持全民公投的民主国家开始采用在线投票,政府将会越来越频繁地使用因特网来管理国家,诸如提供在线报税服务。毫无疑问,我们处在信息时代,一个联网的世界。 Continue reading

下沙巨响回忆录

室友早上和我说他半夜(4月3日)听到可怕的爆炸声,他说他吓死了。我只是记得凌晨3点我醒过一次,发现另外两只都醒着。然后上了趟厕所继续睡觉。

这是 2018 年 4 月 3 日上午九点我在手机上用 Google Keep 随手记录的笔记。我仍然记得那天早晨室友在微信里用惊恐地问我发生了什么,而我一脸茫然看着那条消息。那天半夜我确实莫名其妙醒了,发现另外两位室友都清醒着,但睡眠不足带来的困意让我重新闭上眼睛。 Continue reading

采访权力

本段是《风云人物采访记Ⅱ》前言的摘录。

我所爱的那个男人已死于非命,于是我开始着手创作一部长篇小说,以赋予这一悲剧以含义。为了书写这部小说,我来到托斯卡纳乡下的家里,躲进住宅二层的一间房屋中,仿佛钻进了一条见不到尽头、看不到一丝光线的隧道。实际上,房间是一条很短的过道,里面摆放着几个书架、一张小桌子和一张椅子。面向橄榄园而开启的半扇窗户光照很差。正是在半扇窗户的下方,橄榄园的边缘,生长着一棵梨树,当我举目远望红日时,就会看到它。我足不出户,既不到花园里去,也不去游泳池,甚至同家里的人也不沟通交往。我凌晨就早早起床,坐在小桌子前,一直写到深夜。堆积起来的文稿,有时认可采用,有时则废弃不用。多数情况下,只是为了到我母亲那里去,我才中断写作。 Continue reading

曾有一只鹰

《曾有一只鹰》(Once An Eagle)是 Anton Myrer 作于 1968 年的战争小说。「在熟知军事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孙子著作的行当里,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军官却悄悄选择了一本浪漫战争小说,这本书是他们雄心抱负和生活的真实写照。」伊丽莎白·贝克在纽约时报书评中写道。这本书也是西点军校的必读书目,它经历了绝版,西点不得不去购买昂贵的重印本和从二手资源淘到这本书。 Anton Myrer 于 1996 年逝世,他的遗孀将本书的版权交给了陆军战争学院基金会(Army War College Foundation),后者在 1997 年将它再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Henry H. Shelton 将军说,这是他唯一一本读过两遍的书。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的陆军战争学院(Army War College)希望把它作为其领导力课程的材料。而此书在国内却鲜有所闻,我是无意中在别人的评论中得知的。 Continue reading

《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翻译勘误

这应该是我目前看过的最难受的一本书(如果《时间简史》吴忠超译本不计算在内),问题出在翻译上。接连读了两本翻译明显存在问题的书会令人备受打击。《区块链技术驱动金融》(Bitcoin and Cryptocurrency Technologies)这本书,大概只看了一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气恼的我在豆瓣上写了评论,指出各种显而易见的错误,但是由于豆瓣审核机制的原因,其他人似乎无法看到我的内容,我将在这里一一列举让人备受折磨的原书误译。 Continue reading

费马大定理

学校图书馆无意中看到薛密翻译的《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这是一本有些老的书,译作是在上世纪末完成的。我对这个译者印象不错,《上帝的方程式:爱因斯坦、相对论和膨胀的宇宙》那本书里他在译注里甚至指出了原书的错误。遂借出来看。我对费马大定理(Fermat’s Last Theorem)只有朦胧的印象,它是一个普通人难以理解的东西。翻开书读了一段,发现这个定理的描述却如此的简单,以至小学生都能看懂。 Continue reading

Copyright © 2023 托马猫

Theme by Anders NorenUp ↑